高水平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作者:王晓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副部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将“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纳入未来一个时期的主要目标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在此背景下,进一步认识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对做好经济工作的意义十分重要。
近年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性问题加剧,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风险和影响增大。这些挑战都要求我们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既是应对国际环境深刻复杂变化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提供制度供给。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对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促进深层次改革,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有助于构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持续优化国内国际资源要素配置提供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能有效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有利于我们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高标准经贸协议,主动对照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
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稳定安全的供应链保障。我国经济已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都需要在开放的条件下推进。一方面,要充分依托国内大市场和产业链优势形成内循环为主的大国经济发展模式,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另一方面,要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形成畅通的外循环系统,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只有打通内外循环的堵点,才能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延伸全球产业链,稳定供应链,强化创新链,提升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水平。
多国驻蓉驻渝总领事成都共话交流合作愿景******
中新社成都2月2日电 (记者 岳依桐)“饮食文化是日中两国民众文化交流的重要部分。成都市民对多元饮食文化非常包容,消费力也不断提高。很多日本相关领域的企业都非常关注成都市场。”2日晚,日本国驻重庆总领事馆总领事高田真里在成都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当晚,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年领事官员新春联谊会上,来自19个国家的驻蓉驻渝领事官员齐聚一堂,共话交流合作愿景。多位总领事看好成都乃至中国西南地区发展前景,冀深化往来。
新加坡驻成都总领事馆总领事陈子勤对新加坡与四川在创新领域的合作信心十足。他认为,尤其是在两地年轻人充满创新精神的当下,政府应该加强支持力度,通过搭建交流平台等方式,鼓励他们寻找机遇、发挥潜力。
“2023年应该是非常忙碌的一年。”匈牙利驻重庆总领事馆总领事葛凯达笑道,随着线下商务活动、文化交流活动频率提高,领馆将不遗余力地推动匈牙利和四川在多领域深化合作。“汽车、医疗设备、绿色能源等产业是匈牙利的优势产业,期待与四川在这些行业合作共赢。”
“目前在四川投资的荷兰企业数量约40家,相信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这一数字能够实现增长。”荷兰驻重庆总领事馆总领事包适告诉记者,对于荷兰企业而言,2023年是挖掘在华投资机遇的一年,随着人员往来的恢复,企业之间的交流也更加方便。“相信企业家们来到四川,了解这里的市场活力后,投资也将随之而来。”
包适表示,在文化交流领域,荷兰和中国的艺术家也能为双方民众带去更多艺术享受,从而深化交流。“我们对旅游业的发展也十分乐观,热烈欢迎中国民众到荷兰旅游,感受荷兰文化。”
当晚的活动还发布了《“家在成都”生活指南》。该书包括“初来乍到怎么办、玩转蓉城大攻略、工作创业要找谁、家在成都要知晓”等主题,旨在助力中外“蓉漂”更好在成都工作生活。(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